《人类如何思考:社会心理学大师的人生回忆录》封面

内容简介

人生需要思考,没有思考过的人生一定是混沌浊碎、毫无色彩的人生;反之,以思考的方式回顾人生是心理学家的人生范式。那么,心理学家是如何思考人生的,最具思考力的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E.尼斯贝特在他的这本回忆录中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理查德·E.尼斯贝特在书中不仅表达了个人对其科学生涯经历的感受和思考,也以亲历者的身份叙述了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如何共同探索关于人类智力与思考的重要问题,包括人们如何进行思考和推理、为什么会发生推理错误、有意识和无意识思维在人类思考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根据这些问题的答案来理解智力。作为国际文化心理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和领军人物,理查德·E.尼斯贝特在密歇根大学时期的研究也表明,不同的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推理方式,其中一些明显优于典型的西方思维,这一研究也是文化与认知研究领域的奠基理论和里程碑式的学术贡献。

作者简介

理查德·E. 尼斯贝特

◎ 美国国家科学院(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

◎ 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和心理科学协会终身导师金奖获得者;

◎ 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基金会(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 Foundation)研究员;

◎ 密歇根大学西奥多·纽科姆 (Theodore Newcomb) 杰出心理学名誉教授;

◎ 长期致力于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心理学;

◎ 其著作《思维版图》(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How Asians and Westerners Think Differently...and Why)荣获美国心理学会威廉·詹姆斯图书奖。

◆ 译者简介 ◆

潇檬博士

◎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师,研究领域为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2018年入选清华大学博士后海外人才计划,2020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人才计划;

◎ 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美国罗格斯大学心理学系哲学博士(社会心理学方向),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博士后,师从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彭凯平教授;

◎ 《心理新青年》编辑部创始主编。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埃尔帕索
01河谷上游/3
埃尔帕索的格兰德河上游对一个充满好奇、喜欢思考、爱冒险且淘得没边的六岁男孩子来说,简直就是天堂。
02河谷下游/9
十几岁的我除了大量阅读外,还做了很多对我以后生活影响很大的事,如加入童子军、出演话剧、加入“哲学俱乐部”社团等。
03富兰克林山/17
我15岁那年父亲得了躁郁症。为了了解父亲精神疾病的过程,我阅读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入门》,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紧闭的门。
第二部分梅德福
04极好的世界/27
17岁时,我考入塔夫茨大学主修心理学。就在毕业前几个月,我以优异成绩被哈佛大学心理学专业录取了。
第三部分纽约
05合作/39
我放弃了哈佛大学来到哥伦比亚大学读研,先后师从麦奎尔博士和沙赫特教授。我发现,导师–学生关系是一种美妙的共生关系,跟沙赫特一起工作是我莫大的荣幸。
06认同/47
我的导师沙赫特是个极具魅力、社交广泛的人物,他和他的学生交朋友,真正关心他们的生活,并乐于把他的学生推荐给学术界和艺术界的名人结识。
07起步/54
麦奎尔和沙赫特在各方面都有不同之处,这对学生是很有启发性的。通过观察麦奎尔和沙赫特对我的工作习惯也有很大的影响。
第四部分纽黑文
08耶鲁大学/65
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我来到耶鲁大学执教。我在耶鲁大学的头几年主要研究肥胖和饮食行为。但我并不喜欢耶鲁大学,那里的许多教师都自命不凡。
09和范式共舞/81
在哈佛大学认知科学中心的推动下,认知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发力。我自己对认知革命的贡献始于研究人们如何理解他们的情绪和唤醒状态。
10归因理论/94
20世纪60年代后期,沙赫特和他的学生们(包括我)所做的研究,对归因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五部分安娜堡
11密歇根大学/109
在密歇根大学,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们齐聚一堂,互相学习,共同研究,为推动科学的进步添砖加瓦,而这正是密歇根大学的魅力所在。
12自我认知/125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所进行的大量研究表明,我们所认为是有意识做出的决策和评估实际上可能是潜意识和无意识因素的结果。
13推理/136
1980年,我与李·罗斯合著的《人类推理:社会判断的策略与缺陷》一书出版,有关推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在书中进行了展示,并对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理性/151
我们的研究得出,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界限并非始终清晰,而且可能受到文化、教育和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15归纳法/161
我的教学推翻了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无法教授抽象推理规则的观念。让人们尝试解决简单的大数定律问题,是我发现自己对哲学中“归纳问题”所做贡献的关键。
16天才/171
在密歇根大学期间,我有幸与阿莫斯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他是我认识的人中最聪明的。阿莫斯不仅仅是在学术上才华横溢,而且在处理日常生活的问题上也有着令人惊叹的智慧。
17荣誉/182
1990年左右,我开始对文化差异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了荣誉文化假说。
18直线思维与曲线思维/194
1992年,我和我的研究生彭凯平开始了比较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研究。
第六部分图森
19智商/207
我一直都在关注有关智力的大量技术文献。直到我职业生涯后期,我才开始以所谓“智力专家”的方式研究智商。
······

最后修改:2025 年 04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