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贫贱:美国底层社会的贫穷与愤怒》封面

内容简介

《生而贫贱》让读者敢于从那些最痛苦的人身上看到自己、正视现实,重新发现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调查记者戴尔•马哈里奇在书中记录了美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日益恶化的趋势,探求在“美国梦”已然破碎的现在,如何重塑美国社会。

马哈里奇在加利福尼亚州沙漠中的一个废弃加油站里发现了很多涂鸦,他意识到,对于20 世纪 20 年代的许多人来说,贫困既是现实,也是命运,一种从出生就注定的命运。加油站里用喷漆赫然写下的几个大字令他难忘:“生而贫贱”。以此为契机,在疫情、经济危机和社会运动即将颠覆美国既有秩序的背景下,马哈里奇沿公路驱车,探访受疫情冲击的底层民众。书中部分是原始回忆录,部分是调查性新闻报道,以及作者在美国各地拍摄的照片,进而帮助读者了解美国的贫困史和马哈里奇每天听到的人们的心声。在前所未有的社会活动和经济危机时代,世界各地响起变革的声音,马哈里奇在其调查采访旅程中传递乔治•奥威尔和詹姆斯•阿吉詹姆斯·艾吉的精神,提出关于阶级、特权和“向上流动性”等概念的问题,同时呼吁美国政府和社会亟需采取行动。从萨克拉门托到丹佛,从扬斯敦到纽约市,《生而贫贱》让读者敢于从那些最痛苦的人身上看到自己、正视现实,重新发现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全新力作。

作者沿公路驱车,对身处底层的美国民众进行跟踪调查,向读者展现贫富悬殊、种族歧视、阶层固化等根植于美国社会中的顽疾如何在疫情的冲击下集中爆发,讨论如何缓解美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日益恶化的趋势。

作者简介

戴尔·马哈里奇,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1990年凭借其著作《他们的后代》(And Their Children After Them)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戴尔·马哈里奇几十年来笔耕不辍,调查报道美国底层人的生活境况,热衷于改善社会不平等问题。他曾是获得哈佛大学尼曼奖学金的学者,并在亚多和麦克道威尔艺术家社区驻留创作。

目录

第一部分生而贫贱
生而贫贱004
饼和鱼018
第二部分加利福尼亚
蛇坑028
岛屿047
格里菲斯公园055
希望淋浴067
第三部分内华达-亚利桑那
赈济美国084
弗拉格斯塔夫的偏执狂089
科罗拉多高原097
第四部分丹佛
爱的挣扎108
黑人的命也是命117
第五部分肉类加工小镇
克里特镇136
生活多美好147
第六部分扬斯敦
我正在下沉164
第七部分如果20年代是30年代
如果20年代是30年代192
第八部分纽约市
重新校准212
致谢/231
······

最后修改:2025 年 04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