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新史:鲜血与废墟中的世界:1931-1945》封面

内容简介

20世纪20年代,一场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沉浸在一片和平和繁荣中。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个“黄金年代”。然而浮华背后,另一场世界大战的风暴正在酝酿。作为战胜国的英法两国继续主导着世界秩序,它们在全球拥有大片殖民地。而这引起了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的不满。这三个19世纪末新崛起的国家也在追逐自己的帝国利益,但它们发现,留给它们的空间有限。最终,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刺激下,这三个国家把郁积多年的仇恨转变成了新一轮帝国主义扩张行动。

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占中国东北。这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也为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拉开了序幕。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国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随后,苏联和美国也相继被卷入战争,战争还蔓延到了北太平洋的阿留申群岛以及南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岛等偏远地区。这是一场真正的全球战争、一场名副其实的世界大战!

理查德·奥弗里试图重塑了我们理解这场世界大战的方式,他不仅从“帝国大战”的角度重新解释了战争的起源,不仅拓展了战争的时间边界和地理边界,而且丰富了战争的内涵。在奥弗里的笔下,战争不仅仅是参战国士兵在正面战场上的厮杀!

战争需要拼动员,全世界有超过1亿人被动员起来参军,而在后方,有更多人被动员起来成为兵工厂中的工人、民防系统中的救援人员以及敌后游击队员;战争需要拼经济,增税、借贷、鼓励储蓄、发行国债甚至是印钞,为了搞到钱,各国用尽手段;战争需要拼宣传,交战各方都声称自己是正义的,轴心国把自己伪装成“犹太人阴谋”、“白祸”和“财阀列强”的受害者,以掩盖自己侵略者的本质;战争还需要拼打法和技术,军队能否利用好装甲兵和航空兵,能否组织好电子战和情报战,能否尽快掌握雷达等新技术,都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

大战直到1945年9月才落幕。德意日三大帝国被埋葬,英法等国重建帝国的尝试也宣告失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鲜血与废墟之上,主宰了世界500多年的西方殖民秩序终于崩塌,中国、印度等一个个现代民族国家横空出世,世界秩序已然大变。

作者简介

理查德·奥弗里(Richard Overy,1947—),国际知名战争史专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埃克塞特大学教授,剑桥大学博士后,曾任教于剑桥大学女王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2001年,由于在战争史研究领域的贡献,他被美国军事史学会授予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20世纪世界史。

奥弗里著述颇丰,已出版20多部作品。其中,《独裁者们》荣获沃尔夫森历史奖和赫塞尔-蒂尔特曼历史奖,《轰炸战》入围坎迪尔历史奖决选名单。他的作品《二战图文史:战争历程完整实录》《二战爆发前十天》《第三帝国图文史:纳粹德国浮沉实录》已被引进国内。他还是《泰晤士世界历史》、《牛津二战史》和《〈纽约时报〉二战全纪实》这三部重磅作品的主编,这三部作品也已被引进国内。他的其他作品还有《盟国为何胜利》《俄国的战争》《不列颠之战:传说与现实》《病态时代:英国与文明危机,1919 —1939》等。

目录

前言
致谢
用例说明
序章“鲜血与废墟”:帝国战争的时代
第一章民族-帝国与全球危机,1931—1940
新的帝国时代
通往世界大战的曲折道路
帝国之战:西线战争
“满眼灾难”
第二章帝国的幻想与现实,1940—1943
英国问题
麦金德时刻
种族与空间:战时帝国的统治
“清除了犹太人”的帝国
第三章民族-帝国的灭亡,1942—1945
帝国的尽头:阿拉曼、斯大林格勒、瓜达尔卡纳尔岛
“战争就是赌博”
不惜代价打败敌人
最后一举:无条件投降
第四章动员一场总体战
军事动员
经济动员
男工女工加油干
反抗和生存
第五章打一场战争
装甲兵与航空兵
两栖战的兴起
力量倍增器:无线电与雷达
力量倍增器?情报和欺骗
胜与败:战时学习曲线
第六章战争经济
武器的规模化生产
民主国家的兵工厂:《租借法案》
资源拒止:封锁与轰炸
第七章正义战争?非正义战争?
为战争找理由
都不是好东西
人民战争:打造“道义共同体”
反战:和平主义的两难处境
第八章全民战争
民防
抵抗运动的方方面面
抵抗与盟国
“我们输了,但我们必须打下去”:犹太人的抵抗
第九章战争中人们的心理、精神和情绪
“战争神经症源于战争”
维持“士气”
大后方的情绪
第十章罪行和暴行
违犯“战争的法律和常规”
种族罪行
性暴力与战争
罪与罚
第十一章从帝国到国家:一个不同的全球时代
帝国的终结
用鲜血换独立
一个民族国家的世界
新帝国是不是老一套?
注释
地图
······

最后修改:2024 年 11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