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减法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的能力做加法”,方法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常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于晓冰,扎根一线教学20余年,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通过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提升学习效率。他在教学中奉行“三不政策”——不加课,不拖堂,不布置硬性作业,学生看似学时少,但往往能厚积薄发,实现逆袭。在本书中,于老师将多年的洞察与实践和盘托出,帮助家长在功利化盛行的环境中保持理性:遵循教育规律,宁慢勿快,宁拙勿巧;尊重八大常识,智慧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提升成绩之外的软实力——自主学习力、自控力和想象力,塑造健全人格;夯实根基,在大语文时代获得受益终身的综合能力。孩子的成长,需要深耕一条长长的路。慢慢来,才会比较快;看得远,才能走得更长远。
作者简介
于晓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20余年,教过2000多个学生,同时也是一名10岁男孩的父亲。
他是“减法教育”的践行者,通过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与成绩。通过开设公众号“水寒说语文”,与学生家长和孩子们长期交流互动。
担任开明版语文教材编委,人教版国学教材编委。连续十几年任北京市西城区兼职教研员、中考阅卷题组负责人。在《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课程》《中学教学参考》《语文报》《作文通讯》等媒体发文数十篇。
目录
推荐序一顾德希(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推荐序二周融荣(于晓冰学生,青年作家,策展人,任职于北京大学)
自序二十一年,我在教学现场
上篇
第一章教育做减法,能力做加法
今天教育中一味求快,拼命做加法所造成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是割裂的,而不是有机的;是碎片化的,而不是整体的。不知道做减法,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慢,所谓“欲速则不达”。
学时做减法,成绩做加法
快是断肠草,慢是还魂丹
英雄问出处,分数问来路
狂热追求高分,既是病态也是无知
课外班绝非灵丹妙药
小升初成绩大跳水,全是吃了短视的亏
第二章回到常识
教育应遵循常识和规律,但仍然有些常识,家长不知道;有些常识,家长知道却不愿遵守;还有些常识,家长知道却不懂具体该怎么做。希望本章帮助家长迈出教育纠偏的第一步。
常识一: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常识二:好的教育,都有边界感
常识三:孩子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常识四: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常识五:逆袭不是天上掉馅饼
常识六:热爱是最大的内驱力
常识七:教育不等于管教
常识八:想象力不是培养出来的
第三章除了关心分数,还应关心什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最重视的是什么?想帮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如何引导孩子实现自我价值,变得更独立、更自信、更主动、更正向?要做到这些,紧盯分数是不行的。
理想: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自控力:发展自控力的关键在“自”而不在“控”
规则意识:家长是孩子的参照物
质疑精神:会质疑、能质疑、敢质疑
网络和手机:利用好网络才能避免网瘾
假期:不要把假期变成另一个学期
择校:缓解焦虑的关键是扫除未知
升学:升学志愿到底谁说了算
下篇
第四章“大语文”时代,让孩子爱上阅读
想要学好语文,第一要义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其他任何取巧之道都是歪门左道。
阅读能力和所有学科息息相关
语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
以考试为驱动的阅读,只有死路一条
阅读不是“开书单”“做习题”
时时处处学语文
通过古诗词学写作
建立一本记忆存折
第五章语文学习有巧招
语文学习根本之道是多阅读,在此基础上谈技巧,谈方法,就变得容易多了,成绩升上来只是时间问题。
别相信网上那些“答题技巧”
学好文言,没有秘诀,但有方法
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关键
古诗文背诵默写三大常见题型
通过古诗词学写作
考场作文:心态、选题、审题
后记
附录2020—2021学年课堂教学及家长交流日志(节选)
······
[ 减法教育下载地址 ]
最后修改:2022 年 02 月 25 日
© 允许规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