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元宇宙浪潮正在推动又一次互联网革命,随之对各个产业的影响也成为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在此背景下,医疗领域迎来全新图景。
本书对“元宇宙医疗”这一新生概念进行多方面的探讨,生动地论述了元宇宙可应用于医疗的多重场景,与游戏化手段的结合形式,未来可能产生的系列问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作者简介
栾国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院长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神经外科(国家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功能及癫痫中心主任
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癫痫所所长
癫痫病临床医学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世界神经调控学会亚洲及澳新大区主席、中国分会主席
国际抗癫痫联盟外科治疗委员会常务委员
国际癫痫外科学会创会常务委员
亚洲癫痫外科学会创会秘书长
中国抗癫痫协会第1-3届副会长、现任常务理事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三十余年的神经外科生涯中,成功实施了1万余例神经外科手术,其中仅癫痫手术就达6500余例。以第一作者或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10余部,先后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50余名,并于2017年5月获得世界神经调控重要贡献奖。
鲁晓寅,完美世界首席艺术家
鲁晓寅曾多次受邀在优秀游戏制作人大赛担当评委,并数次参加全球移动游戏开发者等大会,与业内各精英进行经验分享,提出提升美术价值是游戏产业生产和拓展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表示将一直致力于将游戏行业中美术的产业价值达到最大化。此外,鲁晓寅还担任“中国年轻一代游戏创意大赛”评委,为行业挖掘和培养新一代游戏人。
薛少华,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智库专家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与认知科学交叉平台研究员
厦门大学游戏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等多个项目,其撰写的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治理等参政咨询报告获全国政协等国家和省部级部门批示采纳。
目录
第一章时光机001第一节元宇宙与未来002
一、元宇宙迷思002
二、元宇宙基石011
三、元宇宙与未来014
第二节医疗领域的信息高墙017
一、医疗的信息成本017
二、医疗的信息壁垒019
三、真实世界研究022
四、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偏倚024
第二章给元宇宙中的医疗画一张像029
第一节元宇宙中“医院-医生-患者”关系的重构031
一、生产力推动的医患关系转变031
二、元宇宙中医患关系的特点032
三、元宇宙中的医患挑战035
四、元宇宙中患者的一天037
第二节元宇宙中的医学科研039
一、元宇宙中的一日科研039
二、元宇宙改变医学科研042
第三节元宇宙对医疗产品研发与销售的影响047
一、医疗器械研发047
二、医药研发049
三、医疗科普类软件研发051
四、医疗产品营销054
第四节元宇宙改变医学传承056
一、在线教育与元宇宙教育056
二、元宇宙中医学教育的样貌057
三、元宇宙改变医学教育壁垒059
第五节新的治疗方式的涌现062
一、心理健康与功能游戏063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070
三、焦虑和恐惧相关障碍071
四、神经系统疾病072
五、疼痛管理076
六、大型疾病创新疗法077
七、神经反馈078
八、可结合的游戏侧手段081
第三章医疗的元宇宙土壤089
第一节元宇宙医疗的种子090
一、从一颗“胶囊”开始090
二、再一次认识疾病091
三、飞速发展的远程医疗094
四、蓬勃发展的虚拟医院095
五、药品溯源的强力支撑097
六、高效化的医疗数据同步099
第二节元宇宙中疾病诊断技术的前进方向101
第三节“数字反馈疗法”的发展现状106
第四章反思:元宇宙如何让医疗回归人本117
第一节人本位医疗——医疗的个体化118
一、互联网医疗对医疗个体化的作用118
二、外科场景中的医疗个体化120
三、远程医疗为医疗个体化提供的便捷121
四、人工智能与影像学对医疗个体化的作用123
五、风险预测与疾病筛查如何实现医疗个体化124
第二节元宇宙医疗的技术与伦理新挑战126
一、元宇宙的技术挑战126
二、健康、亚健康、疾病的边界128
三、《心理测量者》与“Moss”129
四、“与ChatGPT对话”——驯服信息的野火131
第五章元宇宙哲学之旅:虚拟世界中的真实133
章前引言134
第一节元宇宙医疗的可能性135
一、有关虚拟世界的三个问题135
二、幻觉与真实:对幻觉论的反驳136
三、邪恶的天才138
四、实在论与反实在论138
五、X与虚拟X139
六、虚拟与虚构141
七、实现虚拟属性:数字世界142
八、数字虚拟实在论143
第二节虚拟世界够好吗?元宇宙的价值问题144
一、虚拟世界会使人变得暴力吗?144
二、诺齐克体验机145
三、虚拟生活值得过吗?146
四、虚拟世界的伦理问题147
五、不同的伦理直觉:数字伦理与现实伦理的直觉差异147
六、虚拟社会的去中心化迷思148
七、数字犯罪149
八、虚拟医疗的伦理150
九、人工智能医疗的问题151
十、虚拟世界中的主体问题152
第三节虚拟主体与现实主体153
一、什么是自我——人格同一性问题153
二、王子与鞋匠154
三、VR互换身体实验155
四、虚拟自我是真实自我吗?156
五、虚拟现实版黑白玛丽157
六、数字孪生158
七、虚拟主播159
八、还有什么虚拟主体?161
九、自我主体性的变化162
十、虚拟主体163
十一、虚拟主体与真实主体的融合164
第六章元宇宙终极入口:从人类、赛博格到数字生命165
章前引言166
第一节生命演化的新分支167
一、生命的本质:DNA167
二、从生物生命到数字生命168
三、数字生命的伦理隐忧169
四、从生物身体到赛博仿生171
第二节能否完美进入虚拟世界?174
一、重构听力176
二、视觉生成180
三、模拟说话183
四、意识干预185
五、脑脑互联188
第七章数字主体的人类化191
章前引言:数字主体的人类化三步走192
第一节协调知觉与行动193
一、缸中之脑193
二、框架问题194
三、莫拉维克悖论195
四、联结主义195
五、人是如何做的?196
六、人的认知不止局限于大脑:延展认知197
七、人终究需要身体:具身认知198
八、不要推理,直接交互:生态心理学199
九、基于具身认知的机器人系统iGibson200
第二节成为道德主体202
一、机器人学的发展203
二、伦理学的问题203
三、何为机器人伦理学205
四、数字主体与法律:战争机器人伦理206
五、数字主体与人类:看护与医疗机器人伦理207
六、数字主体与情感:情感机器人伦理208
七、统合情景伦理:对自由意志的渴望210
第三节最终一跃,主体具有意识211
一、技术与意识211
二、主流意识科学理论213
三、高阶理论213
四、全局工作空间理论214
五、整合信息理论214
六、还遗漏了什么吗:玛丽的再登场215
七、僵尸、颠倒光谱以及蝙蝠215
八、A意识与P意识216
九、副现象论与泛心论?217
十、路漫漫兮218
第八章作为人类未来的算托邦221
章前引言222
第一节赛博精神病何以可能224
一、什么是赛博精神病?224
二、赛博精神病会真正存在吗?226
第二节超梦与现实229
一、什么是超梦?229
二、超梦成瘾与元宇宙治理231
第三节从元宇宙到医疗234
一、元宇宙如何变革医疗技术234
二、元宇宙医疗与未来挑战236
参考文献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