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必配位:读懂《资治通鉴》里的领导力》封面

内容简介

与《史记》并称史学巅峰之作的《资治通鉴》,是历代帝王与重臣百读不倦的案头宝典,记述了战国以来的数十个政权与王朝一千多年间发生的历史大事件。无数帝王将相、风流人物的荣辱成败在《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看来,足以汇集成一部包罗万象的治国“教科书”。本书从《资治通鉴》的开端讲起,列举了十多位帝王的制胜之道或失败之举,从而分析古代社会的治理方略在于顺应规律、平衡权力、限制私欲、计划长远等,高尚与美德在每个时代都有确实的意义,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无论帝王还是臣子,唯有借鉴于历史,方能成事于当下。这对今天社会中的人们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因为读历史不仅能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更能为人生道路提供古代智慧与经验的支持。

作者简介

姜鹏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百家讲坛名师。学术研究领域包括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史学、《资治通鉴》研究,曾承担教育部青年项目“唐宋政治思想转型视域下的《资治通鉴》”。

作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名师,他的选修课人气之高,曾“刷爆”了学校服务器。他尤其擅长在讲故事之余,剖析其中的史料观点,对比制度差异与观念发展,从而得出人性、谋略、决策与管理方面的真知与心得。相关著作包括《稽古至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帝王教科书》《齐家与治国:姜鹏解读<资治通鉴>》《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等。

目录

第一卷战国时代:诸侯王的得与失
三家分晋的启示:遵守法则 /002
“无头”的开篇 /002
司法者必先守法 /007
规则的价值 /010
智赵斗法:德者,才之帅也 /015
选择继承人的争论 /015
荀瑶的表现 /018
智赵斗法 /020
如何衡量“才”与“德” /023
魏文侯“首霸中原”:治下的基本原则 /028
礼贤下士 /028
诚必躬亲 /031
听取异见 /034
各司其职 /036
无用之用:识别领导型人才的标准 /040
以人才为宝 /040
选相的标准 /042
人才的层次 /045
“有”与“无”的辩证 /047
商鞅立信:待人以诚 /054
人才与国运 /054
魏惠王之弊 /056
徙木立信 /059
法本与人本 /062
孟尝君听谏:明辨弦外之音 /067
“听”的层次 /067
孟尝君听谏 /070
赵王听谗 /073
齐威王明听 /076
第二卷楚汉相争:刘邦的优胜之处
刘邦的成功:虚己容人 /080
“三大法宝” /080
任用陈平 /083
用人的奥秘 /087
雍齿受封:赏罚公平 /092
刘邦和项羽的差别 /092
刘邦的本性 /094
信赏的标准 /098
必罚:刘邦诛丁公 /101
项羽的失败:自我反省 /104
项羽的疑心 /104
君主之“明” /106
霸王的失败 /108
至死不悟 /112
储位之争:权力交接稳定法则 /117
太子的重要性 /117
燕王哙的荒谬禅让 /122
刘邦的立嗣风波 /126
第三卷汉初时期:守成之君的策略
文帝克己:不偏不倚,私不害公 /132
守成之君的典范 /132
魏文帝公报私仇 /136
克己守法 /141
守成之君的警戒:拒绝奢侈 /145
守成之君的细分类型 /145
露台之金 /148
汉文帝节葬 /151
秦朝的失败经验 /154
七国之乱:消化矛盾,计划周密 /158
七国之乱的起因 /158
文、景的不同应对 /160
依靠武力平乱 /164
文帝的时间策略 /166
“雄猜”悲剧:不可试探人性 /171
名将的生死恨 /171
周亚夫之死 /175
李绩的应对 /178
“雄猜”失策 /180
河政之争:合理分配资源 /184
田蚡劝阻河政 /184
汉武帝的过错 /187
如何协调国计与民生 /191
如何取舍 /193
张弛之道:及时调整战略 /196
内政的不足 /196
汉武帝的反省 /198
霍光的贡献 /200
汉武帝的遗产 /204
历史环境与历史目的 /207
······

最后修改:2024 年 08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