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读懂<资治通鉴>里的处世韬略》封面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素有“皇帝教科书”之称,浓缩了中国古代一千多年的政权兴衰与权力法则,汇集了历代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与执政智慧。翻开这部史学巨著,不仅能了解历史真相,更能借此习得历史现象背后的道理与哲思。

本书从历史案例谈起,用通俗语言讲解历史典故,打破读者对“大部头”史书的成见与畏惧的同时,着重展示人际关系对于君王治道的重要性。帝王如何任用臣子,如何平衡天下,臣子如何信任帝王,在容易出现猜忌与怀疑的权力角逐中,各方怎样缔结联系。这些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能够反映许多关于相处、配合、协同、处理冲突等与人交往方面的人生哲理,正确打开中国历史的知识大门。

作者简介

姜鹏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百家讲坛名师。学术研究领域包括思想文化史、中国传统史学、《资治通鉴》研究,曾承担教育部青年项目“唐宋政治思想转型视域下的《资治通鉴》”。

作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名师,他的选修课人气之高,曾“刷爆”了学校服务器。他尤其擅长在讲故事之余,剖析其中的史料观点,对比制度差异与观念发展,从而得出人性、谋略、决策与管理方面的真知与心得。相关著作包括《稽古至治: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帝王教科书》《齐家与治国:姜鹏解读<资治通鉴>》《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等。

目录

第一卷权臣在侧:对抗性困境
二十七天皇帝:空降领导,戒急用忍 /002
意外得来的皇位 /002
昌邑王其人 /005
王吉的忠告 /008
刘贺的举措 /010
霍光夺权:新旧权威对抗 /013
官僚群体的反应 /013
霍光出击 /016
刘贺被废 /017
废帝的启示 /020
立后之祸:手段正当性 /025
汉宣帝立后 /025
许皇后之死 /027
谋划太子之位 /030
霍氏门风 /033
汉宣帝让权:避免冲突 /036
霍光的尊荣 /036
霍光的威胁 /038
腹背受敌 /041
霍氏夷灭 /044
第二卷君臣自省:何以立身
修身齐家:保持低调 /048
丙吉的事迹 /048
丙吉的品格 /051
张安世的审慎 /053
齐家有道 /056
上善伐谋:不战而屈人 /059
赵充国的功勋 /059
“柔”字诀用兵 /062
“静”字诀策略 /066
萧望之之死:明辨明断 /071
帝王的“仁”与“明” /071
龚遂治渤海 /073
汉元帝仁而无断 /076
帝师之死 /080
陈汤功过:权衡优缺点 /083
问题人物 /083
陈汤的功过 /086
陈汤的才与德 /088
致命的错误 /091
红颜祸水:拒绝诱惑 /094
“寡人有好色之癖” /094
赵飞燕与班婕妤 /096
后宫政治 /100
皇子风波 /101
《资治通鉴》为什么收录野史 /104
冰山难靠:保持独立性 /105
贾捐之求官 /105
朱博与傅喜 /109
冰山难靠 /113
第三卷把握规律:何以待人
傅商封侯:公私分明 /118
傅商封侯 /118
贤臣遭黜 /120
“帝太太后” /124
公权与私权 /127
汉哀帝“断袖”:警惕捧杀 /130
政治家看“断袖” /130
丞相反对皇帝 /132
王嘉之死 /135
爱之适足以害之 /137
外戚专权:防微杜渐 /141
“金镶玉玺” /141
王政君与王氏家族 /143
侄子与外甥 /146
历史的评价 /150
王莽篡汉:应做怎样的理想主义者 /153
王莽的改名癖 /153
混乱的货币改革 /156
招怨匈奴 /159
做怎样的理想主义者 /162
光武中兴:不图小利 /166
性格与眼界 /166
昆阳大捷 /170
忍杀兄之仇 /173
反面教材王莽 /175
光武待人:设身处地 /177
降服“铜马”军 /177
接见马援 /178
包容名士 /182
令名不终 /184
名臣风骨:保持自省 /189
正色立朝的宋弘 /189
廉洁自律的孔奋 /193
刚正不阿的董宣 /196
第四卷竞合策略:从实践中获得启示
与权比邻:外戚的生存之道 /202
樊氏门风 /202
谦退的帝舅 /204
阴氏兄弟让爵 /208
阴兴交友 /211
马援平陇西:知行合一的难度 /213
马援的名言 /213
诫人不诫己 /215
马援的诫侄书 /217
老不知止 /220
邓太后礼让:立足长远 /225
太后政治 /225
重视文化的皇太后 /227
文化与后宫竞争 /231
礼让为国 /233
邓太后的历史贡献 /235
暮夜却金:慎独 /238
杨震拒金 /238
杨震的教育理念 /241
杨震的后人 /244
正色立朝 /246
跋扈将军:物极必反 /250
“跋扈将军”的由来 /250
父子异趣 /252
“跋扈将军”的膨胀 /254
“跋扈将军”的终点 /257
······

最后修改:2024 年 08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