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场与伟大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的持续对话,一份能够定义我们写作生命之精髓的不朽档案:
上述利息将被平均分成五等份,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分配:[……]其中一份将被授予在文学领域某一理想方向创作出最杰出作品的人。——引自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
-《巴黎评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你是什么反应?
-谢默斯·希尼(1995年诺奖得主):有点儿像遭遇了一场大体温和的雪崩。
★122年诺贝尔文学奖×70年《巴黎评论》,两大世界文坛ICON的巅峰对话:诺贝尔文学奖创立于1901年,一年只颁发一次,一次一般只颁给一位作家;《巴黎评论》创刊于1953年,一年四期,每期刊登一至两篇作家访谈,一位作家终其一生一般只能登上《巴黎评论》“作家访谈”栏目一次。自《巴黎评论》创刊至今,共有72位作家获颁诺贝尔文学奖,其中近半数作家曾登上过《巴黎评论》,这让《巴黎评论》成为当之无愧的诺奖风向标;
★34位诺贝尔文学奖桂冠获得者,34场一生仅此一次的文学对话:全书分上下两册,以诺奖获奖时间为序,史无前例地将艾略特、福克纳、海明威、聂鲁达、马尔克斯、莱辛、门罗、赫塔·米勒等3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巴黎评论》长篇访谈集结一处,集中出版。这些访谈是《巴黎评论》与身处世界文学之巅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持续对话的产物,展现了当代文学世界最具启迪和创见的思想;
★专人专译,20+位知名译者联袂翻译:由陶立夏、俞冰夏、许志强、唐江、杨向荣等20+位熟稔相关作家作品的知名译者联袂翻译,部分篇目译文经过二次修订,翻译更精准;
★不止于作家访谈:每篇作家访谈前均配有作家信息页,补充介绍该作家的诺奖获奖理由及生平;相关获奖信息直接援引自诺奖官网,翻译准确可信;
★独家收录31张诺奖作家珍贵手稿图,带你重返文学杰作的诞生现场:其中12张系此次首度收录,不见于此前已出版的《巴黎评论》系列;
★书中随附《巴黎评论》诺奖海报:完整收录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单,历数《巴黎评论》与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渊源。
作者简介
《巴黎评论》(TheParisReview),美国老牌文学季刊,由美国作家乔治·普林顿、彼得·马修森等人于一九五三年创刊于法国巴黎,后编辑部迁回美国纽约,并持续出版至今。自创刊之日起,《巴黎评论》一直坚持刊发世界顶级的短篇小说和诗歌,并成功发掘推介了众多文学新人,著名作家如诺曼·梅勒、菲利普·罗斯等人的写作生涯正是从这里起步。
“作家访谈”是《巴黎评论》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栏目。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作家的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四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的重要作家,其中就包括三十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巴黎评论》创刊七十周年之际,经《巴黎评论》独家授权,我们将这三十四篇诺奖作家访谈归总一处,补充作家生平及获奖信息,分上、下两册迻译出版。这些访谈是《巴黎评论》与身处世界文学之巅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持续对话的产物,展现了当代文学世界最具启迪和创见的思想。作为一份能够定义我们写作生命之精髓的记录,这些访谈本身亦足以成为当代文学经典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目录
♦上册:T.S.艾略特(1948)刘雅琼/译
威廉·福克纳(1949)王义国蔡慧/译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952)王宏图胡泊/译
欧内斯特·海明威(1954)苗炜/译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958)温哲仙/译
约翰·斯坦贝克(1962)章乐天/译
乔治·塞菲里斯(1963)凌越梁嘉莹/译
巴勃罗·聂鲁达(1971)俞冰夏/译
海因里希·伯尔(1972)吴筠/译
索尔·贝娄(1976)杨向荣/译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78)菊子/译
切斯瓦夫·米沃什(1980)李以亮/译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82)许志强/译
克洛德·西蒙(1985)朱艳亮/译
约瑟夫·布罗茨基(1987)李以亮/译
纳吉布·马哈福兹(1988)唐江/译
卡米洛·何塞·塞拉(1989)陈超慧/译
♦下册:
奥克塔维奥·帕斯(1990)叶春/译
纳丁·戈迪默(1991)姬方盈臧清/译
德里克·沃尔科特(1992)杨铁军/译
托妮·莫里森(1993)许志强/译
大江健三郎(1994)许志强/译
谢默斯·希尼(1995)罗池/译
若泽·萨拉马戈(1998)王渊/译
君特·格拉斯(1999)吴筠/译
V.S.奈保尔(2001)陶泽慧/译
凯尔泰斯·伊姆莱(2002)舒荪乐/译
哈罗德·品特(2005)李亦男/译
奥尔罕·帕慕克(2006)方柏林/译
多丽丝·莱辛(2007)邓中良华菁/译
赫塔·米勒(2009)杨振同/译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2010)魏然/译
艾丽丝·门罗(2013)梁彦/译
石黑一雄(2017)陶立夏/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