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百年史:共同體的神話2》封面

内容简介

這是一個極權吞噬弱小民族的黑暗時代。

從納粹到共產,穿越離散人群,踏過染血大地,

近代東歐如何從浩劫中重生?

1918年一次世界大戰畫下了句點,散居中東歐的小民族在和約締造者的手上紛紛完成獨立建國,哈布斯堡帝國宣告瓦解,多元價值從中東歐急忙撤退。一次世界大戰後,中東歐新興國家以自由民主建立政權,卻在建國後沒多久紛紛拋棄了自由民主的理念。在經濟殘破的戰間期,收復領土與同胞成為了中東歐共譜的曲調,無法忘懷那些在疆土之外的「同胞」,解救他們成為團結國民的唯一方式。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侵略波蘭,開啟中東歐最殘忍的「東方總計畫」。這位人稱「波希米亞下士」的納粹元首,他對斯拉夫人與猶太人的恨意,就萌生自族群衝突不斷的中東歐。這股黑暗仇恨點燃了種族屠殺的戰火,數百萬平民遭難,卻無法將破碎的中東歐重新凝聚,夾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國際情勢,反而讓他們利用戰爭的苦難來奪回土地。當希特勒入侵東歐唯一的民主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時,周圍的國家睜大了雙眼,看清與納粹合作可以帶來的領土好處。

二戰後,共產鐵幕隔絕了中東歐,史達林主義席捲當地,戰前的民主自由成了極權政體,散落在中東歐的國度紛紛變成迷你版的蘇聯,運行類似的共產主義、五年計畫與監控系統。史達林誓言建立社會主義國度,卻沒想到東歐各地的民族情懷從未散去。

從多族群共榮到民族意識的崛起,

位處歐陸邊緣、帝國環繞下的東歐,如何對抗遺忘?

長年夾在帝國邊陲的中東歐民族,共享了西歐鮮有的歷史經驗,斯洛伐克人、波士尼亞人和無數其他人在其中並肩生活,兩百多年來的自治呼聲常常在相互交織的民族中種下血腥的結果。十八世紀統治者所預想的多元國度從未在東歐真正扎根,反帝國的意識、對被遺忘的恐懼、被煽動的種族意識與排外主義,構成了這塊土地的主要敘事。

這種動盪經歷讓東歐人對歷史的不穩定有著敏銳的感受:他們崇敬民族英雄的歷史故事,時時害怕自身民族從土地上消失。從哈布斯堡王朝、鄂圖曼帝國到納粹德國與蘇聯,夾雜在帝國邊陲、被帝國形塑的東歐是如何發展?歷史的進程所帶來的恐懼如何影響至當代?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康奈利教授追溯了東歐各國建立後的民族主義浪潮;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種族屠殺源自於何方;鐵幕落下後中東歐人如何在暗流之下保存民族意識;以及中東歐的民族主義如何突破社會主義的枷鎖,重新主導中東歐的歷史敘事。

想要了解歐洲,就不能遺忘東歐的歷史;想突破歐洲共同體的神話,就必須從東歐開始。

作者简介

約翰.康納利(John Connelly)

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歷史學教授與斯拉夫、東歐與歐亞研究所所長,研究領域遍及現代東歐與中歐政治社會史、民族主義與種族主義史。

譯者簡介

羅亞琪(負責第1冊)

畢業於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興趣廣泛,對文字、語言情有獨鍾,譯作包括《一七七六革命未竟之地》、《不講理的共和國》、《運動健護全書》等。

目录

最后修改:2024 年 02 月 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