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杀相爱:两性关系的演化》封面

内容简介

性与爱,不仅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多数动物生活的永恒主题之一,提醒着我们在生物界的出身,也时时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

本书首先从生物学角度梳理了动物的性关系演化过程:从无性生殖、单性生殖、雌雄同体到个体间两性生殖。作者还从动物行为学角度,分析动物的两性相处模式,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攻击性是两性关系的基础要素之一,它与性本能、社会性结对本能共同作用,形成了“相爱相杀”的独特关系。这三大因素的消长,决定了动物不同的两性关系模式,是强力征服、临时同居,抑或妻妾成群、一妻多夫,还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书中叙述了动物两性关系中有趣的例子:雄啄木鸟通过宣告自己“有房”吸引异性;雄蝎蛉如果在交配时不为异性提供食物,它自己就会成为食物;雄绣眼鸟常常带着食物,以备在“吵架”的时候安抚妻子;雄剑尾脂鲤通过“钓鱼竿”诱骗异性来交配;公野鸭会在“集体相亲“活动中表演舞蹈获取异性芳心;大角鹿因为过度追求吸引异性的华丽大角,而招致灭种……我们会看到动物们如何追求异性,如何化解夫妻矛盾,以及两性地位的影响因素,还会发现动物中的离婚、同性恋、出轨、守贞等现象,这些例子往往可以与人类的两性关系形成有趣的参照。作者指出,不同的两性关系与不同的本能、习性与环境相适应,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而人类的一夫一妻制尽管并不特别稳定,但目前仍是相对较优的选择。对两性关系演化过程的了解,可以为频频陷入危机的人类两性关系带来一些启示。

作者简介

费陀斯•德浩谢尔(VitusB.Dröscher)

德国家喻户晓的动物学家、动物题材科普作家,是继康拉德•洛伦茨之后现代动物行为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对动物行为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多达51次的深入考察,足迹遍及六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他曾在印度的热带丛林中与老虎面面相觑,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海滩上与海狮们一起同“床”共眠,在南极洲考察企鹅的婚配方式,在北极圈内观察北极熊的独居生活……

在研究和科考的基础上,他撰写了30余本动物科普著作,生动展现了数千种动物的奇妙生活。他的著作论述严谨、文笔优美,侧重于动物行为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理解与指导人类行为的借鉴作用。至今,其作品已被译为20种文字,在世界许多国家出版发行,总发行量超过800万册。他还为电视台拍摄、制作了大量动物题材的节目,并担任报纸杂志的专栏作家和特约撰稿人。

2006年,因在动物行为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方面的杰出成就,德浩谢尔获得了德国总统亲自签发的德意志联邦杰出贡献十字勋章。

目录

推荐序(赵鼎新)
导论:亲和性——攻击性的真正对立面
第一篇 关于雄性与雌性的自然实验
第一章处女生殖:最原始的生殖形式
第二章雌雄一体:雄性的创生
第二篇 吸引与排斥的种种信号
第三章一见钟情:结对本能的发现
第四章被误导的行为:仿拟所导致的不当反应
第三篇 非理性的力量
第五章洗脑与情感的反常:条件反射
第六章本能——行为背后的原动力:什么是本能
第四篇 相聚的问题
第七章从杀戮到爱情:攻击性的克服
第八章我是雄的还是雌的:性别角色的混淆
第五篇 如何赢得一个雌性的爱
第九章爱情的和谐法则:性伴侣如何协调他们的情感
第十章求爱的规则:从决斗到求爱
第十一章礼物决定友谊:求爱时的喂食行为
第十二章集群式求爱与婚姻市场:群体求爱
第六篇 没有能力结婚的动物们
第十三章没有领地就没有交配权:动物们的领域行为
第十四章美使得雄性丧失了结婚的资格:竞技场炫示行为
第十五章围场中的求爱:火鸡的性独裁体制
第十六章帕夏们的不幸生活:后宫或妻妾群
第七篇婚姻的形式
第十七章互不相识的婚姻伙伴:“同居婚姻”
第十八章只有富于攻击性的配偶才会待在一起:季节性结偶
第十九章彼此忠诚只是一种幻想吗:持久的一夫一妻制
第二十章从动物到人:作为一种文化创造的一夫一妻制
第二十一章兄弟姐妹可以结婚吗:动物们怎样学会识别合适的性伙伴?
第二十二章通奸与离异:一夫一妻制的好处
参考文献
附录爱与和平的本能根基——《相杀相爱:两性关系的演化》导读
······

最后修改:2024 年 01 月 04 日